户外广告塑造城市地标
城市是由多种区域、中心、空间、道路所构成,而大众在城市区域间进行选择和活动,在流通中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人群,往往会以区域间差异化特征、建筑形态、道路景观等作为参照物来进行活动的区域识别。这些被用来进行参照的物体和景观就成为城市具有某种地标性的物件。
一个城市的地标物,一般有几个基本条件或特征,首先是地点的差异化表现为地理位置的节点性。无论是建筑形态还是户外广告假体形式,抑或是一个区域的视觉语境等, 它们所拥有的城市空间位置,会直接影响它们能否作为城市标志性物体的条件,如:矗立在城市中心,或者是城市区域间转换节点以及城市中心广场等位置的建筑就有可能具有成为城市地标的先天优势。当然地标物的设计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的地标物本身是因为其设计的不好被人们所记住而成为地标物的。也就是说地理位置的优劣是能否成为地标物的一个主要条件,无论是建筑或其他物体本身品质的好坏,它们都有可能被人们快速地记忆和识别,这就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化带来的优势。
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外在视觉形态的差异化。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以及区域语境,在形态、尺度、体积、语言、材料、色彩、肌理等要素与相邻的物体要素间具有某种对比性,与周边环境或者物体形成对比的效果。以此产生差异化认知,就会产生某种被识别性,或者叫排他性,从而被人们快速识别并成为记忆。它们可能是整体对比,也可能是局部对比,甚至仅仅是色彩的区别和材料的区别等就可以造成差异化结果。
一旦具有了城市地标物的特征,这些地标物就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成为城市人们日常活动或有来访者借以依赖辨别方向与区域的导航物件,进而由地标物所标注的的区域的为功能区分与视觉语境,为这个区域注入了鲜明的个性和属性,被大众所认知,为该区域建立了某种命名,如时尚区和休闲区。任何物件,具备了这两个基本特征,都有可能成为城市地标物。这里无所谓是美与丑、洁与污、大与小或者高与低,如:有很多城市某个区域是因为混乱而成为城市区域地标的,这是我们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注意避免的。但城市中那些具有地标性质的区域和物件,的确为人们的顺利出行和选择,提供了导航性的参照,甚至因为对某个标志物的熟悉,使得人们在城市穿行中具有某种安全感和亲切感。当城市的那些标志物在人们大脑中形成连续性的记忆后,实际上,也就建立了对城市整体空间的记忆轮廓和情感体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处于一个曾经没有体验过的陌生城市空间中时,都有一种潜在的不安感。而一两天后,由于我们经常穿行在某些区域,认知了某些城市物体和街道,甚至是一个吃过饭的小店或是几个招牌,就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形成了对城市地标物的记忆,进而使得后面的旅行在心理上就更加安心,在方向上就更加容易识别,这就是城市地标物的作用。我们也会依据区域的总体视觉元素和语境,本能地为它建立心理上的命名,以备再次穿行时作为记忆地标,而这次的穿行定会比第一次更加从容和淡定。
而户外广告无论是在设置位置的差异化还是视觉传播对比属性上的差异化,都具备了先天的优势。无论是单体广告还是群体组合,无论是静态传播还是动态传播,其所具有的视觉传播属性以及它的视觉扩张性等,都具有被快速认知和记忆的特征,更有条件成为城市区域相对时间内地标性的物件。事实也是如此。集中设置广告位置的区域,一定是商业文化活跃的区域,或者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区域,也许是时尚的区域等,户外广告成为某些区域属性命名的视觉认知提示了也许一个LED广告媒体屏幕,就比很多建筑更有优势成为城市地标性符号,成为城市区域区分的代表。
一幅较大型的平面户外广告画面,本身就是人们用来辨别方向的符号,一片集中设的广告区域,使得夜间的城市显得更加亲切和安全等等。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许户外广告因为规划设置的混乱规觉,也会成为反面的城市地标区域而被大家所记忆,也能成为导航标记,但绝不会成为城市之美的构建者。但其混乱的视觉秩序,反而会强化那种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有鉴于此,我们强调户外广告整体规划设计,要建立在城市整体视觉秩序构建的基础上来把握其原则。
相信很多去过东京的人一定对此建筑有印象,因为这是银座地标之一。如果去掉建筑上的户外广告,你的记忆一定不会这么深刻,因为户外广告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被认知并记忆,而建筑本身不具有地标的条件。是户外广告与建筑的联动再设计,提升了建筑的注目度,并与周边的建筑产生协调性的对比,从而形成银座乃至东京的地标物,也造就了银座最具商业价值的媒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也是最具商业氛围语境的主要区域,也是人们约会的集合点。